01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烟大主页 | 今日时间:
本站首页
向下箭头
学院新闻

人文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圣地延安,为思政教育注入红色基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06浏览次数:[]

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的奇迹。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烟台大学星星之火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的2021年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7月30日,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奔赴延安,与全国各高校100支社会实践队共同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严守职业道德,共筑新闻理想

7月31日,社会实践队成员有序进入延安新闻纪念馆,从序厅中毛主席为《解放日报》写下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到正厅中展示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风貌的“五孔石窟”,实践队员认真观摩,并拍摄讲解短视频在线上平台进行推广。随后,队员们全神贯注地阅读馆内陈列的旧报旧书,追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期间铸就的延安精神。当队员们看到延安时期红色中华通讯社(今新华社)的新闻工作者的英勇事迹,被前辈们敢于为人民发声,为时代发声的职业精神深深打动。来自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同学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最艰难的时期也始终坚持发展新闻事业,重视新闻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让红色电波走入人民群众,今后在学习和实践中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动人故事。8月2日,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人文学院与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疏通实践育人渠道,助力学院新文科建设,反哺地方经济发展。

讲好党史故事,弘扬延安精神

8月2日,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星星之火实践队来到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纪念馆开展“我是党史领学人”活动,用抖音视频直播的形式讲好党中央在延安时期领导各族人民走向胜利的英勇事迹。直播正式开始,线上观众认真聆听实践队员的介绍,仔细观看每一块展览图版,了解了陕甘宁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创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领略了西北局在陕甘宁边区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本次直播持续近40分钟,共有68人观看,其中人文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参与到本次直播间的互动交流,内心接受延安精神浸润。观看本次直播的同学们表示,用视频直播的形式,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活动结束后,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培训中心主任吴蓓希望“直播党史故事”活动能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让党史教育展现出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的青春样貌。8月1日建军节来临之际,社会实践队员身穿红军服面向党旗,在延安宝塔上下重温入党誓词,切实感受革命前辈的爱党爱国的热情,为讲好党史故事注入中国军魂。

创新宣教形式,挖掘思政元素

8月1日,社会实践队前往圣地延安的重要地标宝塔山拍摄《我叫宝塔山》微视频,旨在用宝塔山的视角讲述延安精神的内涵。该短片灵感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新颖的形式和接地气的讲述视角吸引广大青年观看。活动前期,社会实践队认真整合历史素材,切实结合延安精神,深入融合史实的切入点和故事的话题点,为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做足功课。实践中,各成员在途中按计划取景,耐心采访在宝塔山的游客,拍摄宝塔山附近的各种“红色印迹”。目前,该视频正在整理素材当中,团队成员力图以这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同时,社会实践队根据受众不同需求,还要制作出活动记录类一分钟短视频、政策宣讲类中长视频和口述历史类长视频,不同长度的视频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鲜明的表达主题。队员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党史故事影像化和趣味化,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和干劲。回到各自家乡,实践队成员将学到的延安党史、领悟到的延安精神,通过宣讲的形式传递给身边同学。

近年来,人文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树立服务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先后与腾讯(山东)企鹅新媒体学院、烟台市美术博物馆、烟台图书馆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此次赴延安社会实践,学院主动对接红色教育基地,鼓励大学生们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延安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育人元素,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为思政教育注入红色基因。

责任编辑:孙金辉   审核人:徐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