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烟大主页 | 今日时间:
党史学习教育
向下箭头
党史学习教育

品文荐书|《陈寅恪:自由独高标》: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2浏览次数:[]

陈寅恪先生是近三百年难遇的文化精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以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名重士林。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遇的人物,他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我国当代通儒第一人”。

陈寅恪从小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就读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名校,具备阅读蒙古语、藏语、满语、日语、梵语、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二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陈寅恪四处求学、学贯东西,可一生中却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

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求学问,不求学位,这样务实的求学、治学理念伴随着陈寅恪一生,直至他成为名誉四海的大师。

陈寅恪是清华国学院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而在教学上,陈寅恪有一套著名的讲课规定——四不讲。他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我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若是学识不到惊人的储备量,没人敢说出这番话来,而每次陈寅恪上课,来听的不止是学生,当时有名的教授们也常常旁听,且各个入迷,对陈寅恪敬佩不已,由此可见陈寅恪满腹经纶,学术了得。

而命运对他一直是不公的,陈寅恪中年时期便双目失明,对于一位学者来说,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他没有被击倒,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可以听到,他会让助手、妻子将书念给自己听,一刻也没有耽误,依然在做学问、讲课,依然在奋笔疾书,但没有留下任何关于那段时间他内心痛楚、苦闷的文字。梁启超曾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所有著作加起来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学生们回忆,陈寅恪未曾失明的时候,上课讲到动情处,会紧闭双眼,整个人沉浸在那个世界;但从他失明以后,他上课一直睁大眼睛,目光如炬地看着前方,让人从心底为之一震。

从这两个片段上可以充分体现出陈寅恪的毕生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于陈寅恪来说,不管是做人,还是治学,若精神不能独立、思想不能自由,毋宁死耳。

《陈寅恪:自由独高标》收录了青年陈寅恪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和生活、游玩、学习时所作的诗篇;归国后在高校任教,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吃过的苦、受到的摧残,在乱世中与吴宓等人的友情……从陈寅恪启蒙开始,一直到最后离世,作者用细腻又大气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陈寅恪。